搜索
热搜: 米托坦 鱼油
查看: 25|回复: 0

【案例号:吉046】KM(男),因持续低热、盗汗、乏力,伴间断性左侧腰背部疼痛,经肺CT

[复制链接]

111

主题

9

回帖

468

积分

发表于 2025-3-29 15:43:2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KM,男,吉林长春人。2024年(当时26岁)9月因持续低热、盗汗、乏力,伴间断性左侧腰背部疼痛,经肺CT检查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(5.4厘米×4.2厘米)。随后进行肾上腺磁共振增强检查,提示左肾上腺占位,炎症可能性大。

辗转吉林大学第一医院、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,均未获得明确诊断。2024年10月上旬,转诊至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,并行PET-CT检查,结果显示:左肾上腺异常高代谢肿块伴坏死,考虑肿瘤性病变(嗜铬细胞瘤、腺瘤),恶性不除外(皮质腺癌、淋巴瘤);胃底部高代谢,炎性或生理性摄取可能性大;脾大,余躯干及脑部PET-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代谢征象。

由于肾上腺手术前需进行一系列内分泌评估,并需口服盐酸酚苄明1个月以预防术中血压飙升,遂入住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。经过一周多的检查,各项激素水平均正常,血压稳定,但低热、盗汗、乏力等症状持续存在。住院期间,再次复查腹部磁共振增强,以明确左肾上腺病变性质。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前后组织了三次院内外会诊,最终会诊结论为:考虑炎性病变,结核可能性大。

2024年10月下旬,转院至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(309医院)进行抗结核诊断性治疗。经过一周的强效抗结核方案治疗,症状未见缓解,且发热时间延长,热势进一步升高。10月底,309医院在超声引导下行左肾上腺肿物造影并穿刺活检,病理回报:左侧肾上腺低分化腺癌,考虑肾上腺皮质癌或转移性印戒细胞癌。2024年11月上旬,患者转入解放军第三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医学部。术前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,排除了印戒细胞癌的可能性。

11月中旬,在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切除术。术后本院病理如下:检查所见左侧)灰白色结节状肿物一枚,大小8x6.8x4cm,大部分区域表面光滑,可见包膜,少部分区域包膜不明显,与周围脂肪组织分界不清,切面呈灰白色,实性,质中;局部肿物表面附肾上腺组织一块,大小3.5x1x0.4cm,切面呈金黄间红褐色,质中。

病理诊断:
(左)肾上腺内分化差的癌伴多处大片状肿瘤性坏死,肿瘤大小为8x6.8x4cm,免疫组化染色结果:CK(+),CK18(+),Vimentin(+),Melan-A(-),Inhibin-a(-),Syn(-),CgA(-),CD56(-),SDHB(-),S-100(-),INI-1(+),BRG-1(+),BRM(+),CD34(-),Bc1-2(弱+),Ki-67(+90%);PAS染色(个别细胞+);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全身,完全除外其他部位的癌转移至肾上腺后再考虑肾上腺皮质癌;多个脉管内见癌栓,肿瘤周围部分小血管内见血栓形成。

术后一度出现肾上腺危象,皮质醇水平低至8.95 nmol/L(正常值240-618 nmol/L),需静脉注射泼尼松龙150 mg/日,后逐渐减量至100 mg/日。

出院后,口服泼尼松片进行激素替代治疗,逐渐减量并停药。术后一周,在吉林省复查,结果显示发热期间居高不下的超敏C反应蛋白、铁蛋白等指标均已恢复正常。为明确病理诊断,于2024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第一次病理会诊,会诊结果为:

病理诊断左肾上腺)恶性肿瘤,伴大片坏死,结合免疫组化,符合分化的癌,考虑为分化差的肾上腺皮质癌,部分星肉瘤样生长,局部侵及肾上腺被膜达周围脂肪组织,部分免疫组化表达不典型,请结合临床病史及全身检查情况等综合考虑。

原单位免疫组化结果:CK(+),CgA(-),Ki-67(index85%),CD56(-),SMARCA4(+),CD34(血管+),SDB(+/-),Vimentin(+),a -inhibin(-),CK18(+),Melan-A(-),INI-1(+),BRM(+),Bc1-2(局部+),S-100(-),Syn (-)。我院免疫组化结果:蜡块号5:AE1/AE3(+),SF-1(-),CK5/6(-),MC(-);蜡块号6:S-100(-),NeuN(-);蜡块号8D-L1(22C3):CPS=90,SF-1(-),SDHB(+),Calretinin(-),WT-1(-),GATA3(-),D2-40(-)

免疫组化对照D-L1(22C3)(PC)(+),PD-L1(22C3)(NC1)(-),PD-L1(22C3)(NC2)(-)。此次病理会诊的好消息是:PD-L1阳性且高表达,其中PD-L1(22C3)(PC):+,PD-L1(22C3):CPS=90,为后续免疫治疗提供了希望。

2024年12月,前往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、肿瘤科、放疗科就诊,初步制定的治疗方案为先行25次术后放疗。放疗前再次复查PET-CT,未发现复发病灶。放疗期间在上海瑞金做了第二次病理会诊:病理诊断:“左肾上腺”恶性肿瘤,原单位及本次免疫组化及分子测结果均未提示明确来源,肿瘤表达上皮标记物(AE1/AE3)及间叶源性标记物(Vimentin),若影像学能排除来自他处转移的可能,可符合肾上腺原发,建议原单位进一步排除淋巴造血系统少见肿瘤,若仍无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依据,则符合肾上腺皮质癌(肉瘤样亚型)。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检查:细胞:AE1/AE3(+),CD31(弱+),EA(少量弱+),CD30(散在+),ERG(-),AIK(-),CD21(-),CD23(-),CD99(少量+),NUT(-),SATB-2(部分+),FOSB(-),TFE-3(+),WT-1(少量+),PAX-8(-),SMA(-),Desmin(-),S-100(-),CD34(-),EB病毒原位杂交:EBER(-)。原单位免疫组化:CgA(-),SF-1(-),INI-1(+),SMARCA4(+),Vimentin(+),GATA-3(-),D2-40(-),Ki-67(85%)。另有基因检测分子病理。

2025年3月,再次到上海瑞金医院复查肺CT和腹部磁共振增强,未发现复发病灶。同时,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,开始服用米托坦,初始剂量为一日两片,早晚各一片,每次配醋酸氢化可的松半片。瑞金医院医生还建议同步开展免疫治疗,必要时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。回到工作城市后,在当地医院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进行每三周一次的免疫治疗,同时每周皮下注射日达仙(胸腺法新)2次,以配合免疫治疗。

目前,病情稳定,正在接受综合治疗,定期随访中。家属特别提醒:该病例从发病到手术,诊断过程复杂且艰难,影像学表现具有较强欺骗性,多家医院的影像学专家均倾向于炎性病变(结核可能性大)。

此外,术后出现的肾上腺危象也较为罕见,多数患者在切除一侧肾上腺后,对侧肾上腺会迅速代偿,但该患者的右侧肾上腺功能似乎原本较弱,分泌功能极度低下。因此,尽管术前在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评估时激素水平正常,但切除的左侧肾上腺肿瘤是否具有功能仍存疑。感动于小伙子双亲缘深,祝愿小伙子从此坦途,吉人天相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ACC互助驿站 ( 沪ICP备2025111540号|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3086号 )

GMT+8, 2025-5-1 20:08 , Processed in 0.040379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